老覃昨天写了一篇文章,名为《毛主席视察襄城县中国证券公司前100名,对县委副书记说:不是吧?刘邦做了康熙的人民》,详细讲述了毛主席在1958年8月7日视察襄城县的故事。当时,毛主席在吴芝圃、杨蔚屏、史向生、马金铭(许昌地委副书记)、王延太(许昌专员公署专员)等人的陪同下,来到许昌襄城县双庙乡郝庄视察第二生产队的烟田。
根据《许昌烟草志》的记载,许昌种植烟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光绪年间。当时,许昌周边的各个县市都已广泛种植烟叶,其中襄城县的烟叶买卖也已有超过30家烟行,年收购量达到500多万斤。
许昌位于中原腹地,土地肥沃,气候温和,降水适中,适宜种植烟叶。因此,许昌的自然条件对于烟叶的种植无疑是得天独厚的。值得一提的是,英美烟草公司曾在1904年前后多次派遣工作人员到河南、山东、安徽、湖北等地考察土壤、气候等条件,最后确定襄城一带作为种植烤烟的理想地方。因为这一地区与美国弗吉尼亚的烤烟种植区处于同一纬度,且土壤特性极为相似。
英美烟草公司为此在襄城一带投入了大量资金,积极推广烟叶种植,最终取得了巨大的成功。襄城因此被誉为“东方的弗吉尼亚”,而许昌也被称为“东方的里士满(弗吉尼亚的首府)”。
展开剩余66%当毛主席到达襄城郝庄时,他站在田间高处,举目四望,眼前的烟田一片辽阔,连绵起伏,绿意盎然。毛主席不禁激动地对在场的马金铭、王延太等人赞叹道:“你们这里俨然是一个‘烟叶王国’!”他的话语充满了对这一片沃土的赞美。
离开郝庄后,毛主席的车队继续沿着襄县至禹县的公路行驶。途中,他们经过了一个叫小张庄的村庄,毛主席下令停车。当时,村里正在开会的乡、社干部和在田间忙碌的社员群众听说毛主席来访,纷纷激动地从四面八方涌了过来,大家高呼着:“毛主席好!毛主席好!”“欢迎毛主席!欢迎毛主席!”
有一个细节特别感人:小张庄的小学师生停下了正在进行的课程,整齐列队,捧着鲜花迎接毛主席。那时,年仅8岁的李深义手里拿着一本初级小学算术课本,站在献花的队列中,成为了当天最幸福的孩子之一。毛主席看到他手中的书,亲切地把课本拿过来翻看了一番,然后轻轻摸了摸李深义的头,温和地叮嘱道:“一定要好好学习!”
接着,毛主席转向吴芝圃、杨蔚屏、史向生等人说道:“这些孩子就是我们国家的希望,‘赶英超美’的事情,将来就靠他们了。”这番话深深地印入了李深义的记忆,成为他一生的动力。
时光荏苒,到了2008年8月6日,许昌和襄县为纪念毛主席视察襄城县烟区50周年而举行了盛大的纪念活动。那时,已经58岁的李深义依然保存着当年毛主席翻看过的那本算术课本。课本上歪歪斜斜写着“李深义”三个字,字迹稚嫩,但这个名字却已深深镌刻在历史的记忆中。
为了永远铭记1958年8月7日的这一重要时刻,李深义的父母甚至将他的名字改为“李八七”。他后来在1965年底入伍,成为了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,并在1969年3月的珍宝岛自卫还击战中表现英勇,受到了部队的嘉奖。战友们了解了他名字的由来,都十分敬佩他,羡慕他。
在那次视察即将结束时,毛主席准备上车,襄县三里沟乡的赵福申迅速跑到自家瓜田里,摘下了一个硕大的西瓜,双手捧着递给了毛主席。毛主席没有拒绝,微笑着接过这个劳动人民的心意,并不停拍着西瓜,连声称赞道:“好大的西瓜,谢谢,谢谢!”他把西瓜放到车上,然后与赵福申热情地握手,接着从衣袋里拿出烟盒,抽出一根烟递给赵福申。赵福申小心翼翼地接过这根烟,却没舍得抽。
目送毛主席的车队远去,赵福申回到家后中国证券公司前100名,精心做了一个小匣子,把这根烟小心地放了进去,成了家里的珍贵传家宝。
发布于:天津市倍盈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